当前位置: 首页心理文章详细内容

老年痴呆的 治疗和护理


[2024-03-01](点击量:209)

最近的热播剧《嘿,老头!》讲述了一个儿子在父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后,从最初的敌对状态,到重新认识父亲,并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守候的故事。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,患老年痴呆的患者逐渐增多,如何更好地关爱老人成为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。

什么是BPSD

即痴呆的行为和心理症状,如患者出现知觉、思维内容、心境或行为紊乱的症状群。BPSD的核心是现象,是患者在精神、心理、行为方面异常的类似精神病样的表现,并不代表一种病,可见于各类痴呆疾病。

常见的BPSD有哪些?

●精神症状:幻觉、妄想、错认;

●情感症状:抑郁/烦躁不安、焦虑、情感淡漠、情感高涨、脱抑制;

●行为症状:异常运动行为、易激惹、激越/攻击、夜间行为、刻板、口部过度活动、食欲/进食的改变、性欲亢进。

小心陷阱—

用精神科术语描述BPSD现象

从上面可以看到,我们用精神科术语来描述BPSD的症状,但实际上,这些症状与精神病疾病的症状有着本质区别。以下这些是老年痴呆患者常常有的想法和状态:

1别人偷了我的东西(被窃妄想?)

所谓的被窃实际上是患者忘记把东西放在哪里了,但是他没有自知力,不承认自己忘记了,“我记性那么好,不可能忘记,昨天谁谁来过,肯定是被他拿走了”。

2配偶是假的(冒充者综合征?)

配偶是假的可能会被描述为冒充者综合征,对于痴呆患者来说,可能是他不记得配偶长什么样了。

3我受到了虐待(被害妄想?)

可能刚吃完饭就忘记了。

4沉默寡言,经常落泪(抑郁?)

痴呆患者的情感障碍更多的是一种淡漠、丧失。而抑郁是负性情感的亢进,是一种强烈的负性情感,不是丧失。痴呆患者更多的是情感的紊乱,而不是单纯的抑郁。

5配偶不忠(嫉妒妄想?)

这也是痴呆患者常见的症状,真的是嫉妒妄   想吗?仔细询问家属以后发现,是由于患者对后天习得的伦理法律已经遗忘,本能性欲亢进,配偶往往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。

6与镜子中的人交谈(幻觉?)

患者与镜子交谈,对着电视说话,被很多患者家属认为是幻觉,其本质上是痴呆患者忘记自己的模样了,分不清电视和现实生活。

    可见,痴呆患者的很多症状虽然借用精神科术语来描述,但本质上不是精神病,所以不能用治疗精神病的方式去解决问题。

BPSD的治疗

A首先是非药物干预。如果非药物干预能够很好地实施,症状能减少60-70%

医生首先要搜集资料,让家属描述患者行为问题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人物和经过,并且对患者家庭作详细调查:健康状况、饮食睡眠、家庭关系、经济条件等。判断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不当的护理造成的。然后,家属和医生要共同努力建立一套方案,用来防止和应对痴呆患者的行为问题,从设置患者的活动和周围环境,到为照料者提供教育和支持。

常常有人问:大城市空气差,我是不是可以带老人回老家休养?那里山清水秀环境好。我们往往建议不要这样做,因为在熟悉的环境中,老人熟知厕所、厨房、卧室的具体位置,进入陌生的环境后这些都不知道了,患者立刻就会出现紧张、焦虑、烦躁不安的情况。当家人发现病情加重了再回到原环境,又要重新熟悉环境。

所以,很多时候,虽然出于好心,但不恰当的护理却会带来不好的结果。那么,家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

●大团队工作

照顾一个痴呆的病人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,再有耐心的照料者也难长期坚持,一定要让更多的家庭成员来分担。

●知识和技巧

由于病前的人格和心理问题,患者往往忘记了周围的人,很有可能感到紧张恐惧。建立一个比较温暖安全、简单的环境,给予患者亲切的关心、安慰,给予患者言语和动作上的温暖,可以减轻其紧张恐惧感。

●纠正家人及照料者的心态与期望

很多人都会问,这病能治好吗?患者家属应该从一开始就了解老年痴呆是无法治愈的。当患者作出不正常的行为时,要降低期望。例如有一个老人在家打人,家人急忙跑来医院求助。原来是老爷子对着镜子说话,家人认为他产生幻觉了,就进行劝阻,老人非常生气。对于一个痴呆患者来说,和镜子聊会儿天或许是他的社交活动,非常正常,只要不影响他人,不必过分干涉。

●照料者的支持

照料者之间加强联系,交流经验、体会,分享感受,可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。

●社会建设

B其次是药物干预。BPSD不同于精神病,存在确定的器质性基础,应该避免或减少精神药物的应用,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,可分三步走:

●重中之重:促智、改善循环

●进阶选择:抗焦虑与镇静

●不得已之选择:抗精神病药物    鲍枫:副主任医师,擅长常见精神疾病特别是老年精神障碍。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,1990年毕业后到北京安定医院从事精神卫生临床医疗工作。历任住院医师、主治医师及老年病房主任。    单位新来了一位同事小刘。中午,大家三三两两一起下楼用餐,小刘快走两步,摁下电梯按钮。门开了,他率先进入,然后侧着身子,一手摁着按钮,一手拦着电梯门,其他同事有说有笑依次进入。

眼看着人都走进来了,小刘放下手,忽然,外面传来同事小薇的声音:“哎,等下我。”

小刘赶紧再次伸手拦住即将关上的电梯门。一阵清脆细碎的跑步声由远及近,小薇进来时,看了看帮她拦门的小刘一眼。小刘以为她会感谢他,也露出笑容看着她,不料,小薇却迅速转过头,然后手拍着胸口开心地说:“还好终于赶上了,不然又要等下一趟,这会儿正是高峰,等一趟电梯不知有多难。”

小薇和小刘刚才瞬间的眼神交换和各自的表现,正巧被我尽收眼底。我瞅了小刘一眼,刚才还满面笑容的他此时耷拉着眼皮一脸无辜。

我的内心顿时起了一种微妙的感受。是啊,接受了别人的帮助,哪怕看起来是很小的一件事,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真诚地道一声感谢呢?谁也没有义务帮谁,当别人主动热情地帮助了我们,本来就是一种示好和恩惠,如果我们不领情,不回应,无动于衷,是不是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和打击?

我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。记得有一次,我和一位同事外出参加培训,结果同事只培训了半天,下午临时有事没来。我看他的杯子还在桌子上,就帮他拿回了办公室。当我把杯子还给他时,他非常吃惊,不仅没有谢我,还颇为埋怨地说:“你怎么给我把杯子拿回来了?我是故意放在那给我明天占座位的,你忘了座位紧张吗?”我当时好不尴尬,哪想到自己竟因此做了“错事”。我相信他说的是实情,可那样直接的方式还是让我心里特别不舒服。


作者:鲍枫

《心理与健康》2015年6月刊